柞水在推进脱贫攻坚过程中,积极探寻旅游产业与脱贫攻坚的有效契合点,深化了“三带一创”产业扶贫模式,走出了一条旅游脱贫、旅游富民、旅游强县的新路子。
一是注重规划引航,增强脱贫动力。建立了“政府主导、市场运作、公众参与”的产业发展机制,确立了“产业围绕旅游转、产品围绕旅游造、结构围绕旅游调、功能围绕旅游配、民生围绕旅游兴”的工作推进机制,全面整合资源,融汇产业要素,强化旅游引领,完善“三廊六区九点”的全县旅游产业布局,旅游产业已充分展示出追赶超越的强大内生动力。已有18个村把旅游确定为贫困村的主导产业,围绕服务旅游产业发展,就地解决就业人数近2万人,人均旅游收入1.74万元,带动500余户贫困家庭稳定脱贫,实现了由旅游企业单建独享向全社会共建共享转变。
二是注重龙头引路,推动创业就业。把龙头景区作为动力源和吸引核,围绕营盘生态旅游产业园、溶洞国家地质公园、凤凰古镇国家历史文化名镇三大龙头旅游区,推行“龙头景区引领,特色项目带动”的大旅游开发机制,实施了飞越大秦岭、终南山寨、古道岭综合开发等一批高端旅游项目。依托景区景点、宾馆酒店、旅游名镇和美丽乡村,根据贫困群众的劳动能力,将652名贫困群众吸纳到卫生保洁、园林管护、服务接待、安全保卫等岗位工作;同时开展了厨艺、手工艺、养殖技能和乡村旅游服务培训,受训人员达到12000人次,旅游从业人员培训率达到100%。 优先支持贫困群众在景区灵活创业,已有86户贫困户开办了农家乐或商店,200余名贫困群众从事运输等涉游服务业,找到了全域旅游与脱贫攻坚的最大公约数。
三是注重政策引导,加大精准帮扶。按照“抓三产、促一产、带二产”的思路,建立生产初端和消费终端有效联接机制。充分利用柞水农村人文生态景观和已有的农产品基地,因地制宜发展禅修游居、诗意栖居等主题旅游,打造与众不同的乡村游。推动旅游与传统服务业以及特色服务业融合发展,打造营盘旅游养老综合开发等一批文化休闲、康体养生项目,培育和扶持了老作坊等旅游商品加工企业9家,开发传统手工艺品、中药保健品、民俗纪念品、绿色食品4大系列200余种旅游商品,成立了全县农产品配送中心,分别与89个农民专业合作社、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签订收购协议,与140家宾馆、酒店、商场、农家乐签订供货协议,实行订单化生产、组织化经营,使贫困户生产的绿色农产品搬上了餐桌、走进了超市、装进了游客的“后备箱”,解决了2100余户贫困户农副产品的卖难问题。
四是注重三变引领,共享发展红利。极探索“支部+三变改革+集体经济+贫困户”模式,朱家湾村支部牵头成立生态旅游开发公司,贫困户按照资源资产占股比例分红。下梁镇金盆村引进龙腾、鑫满天等4家企业,动员和引导20户贫困户入股联营;乾佑街办车家河村支部牵头成立荣光农民专业合作社,将全村178户贫困户全部吸附在产业链上,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。县旅投公司以贫困户的房屋、土地等折价入股开发花锦园高端民俗区,实现合股合作经营。同时,县旅游公司、县旅游投资有限公司整合3200户贫困户“农户贷”“产业贷”资金,每户每年按不低于4000元的固定收益分红,2017年已向每户发放收益分红3000元,今年计划吸纳3500户贫困户参与联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