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来,柞水县坚持把高校结对帮扶作为决胜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抓手,加强对接联系、配合协调、服务保障等工作,不断深化帮扶合作层次、细化帮扶措施,推进各项工作顺利开展。
一是落实“三个保障”,夯实高校帮扶工作基础。以强化领导、制定方案和落实资金为保障,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,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,相关单位为成员的高校帮扶工作领导小组。联合帮扶高校多次深入实地调研摸排,制定了《结对帮扶柞水县助力脱贫攻坚工作实施方案》。按照“政府投一点、高校补一点、社会筹一点”的“三个一”思路,积极争取高校帮扶资金,集中投放在贫困村基础设施改善、教育设备购置及学生资助,有效缓解了教育扶贫资金短缺难题。
二是搭建“三个平台”,确保帮扶措施精准落地。搭建沟通协调、技术转化、教育帮扶等三个平台,先后与西安交通大学、杨凌示范区管委会等11所高校和科技园区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,建立了县、镇、村三个层面的帮扶协调工作机制。在县科技资源统筹中心,创建了大学生创客工厂等平台,设立了院士、博士、专家工作站3个,搭建了资源共享、技术培训、创新创业等6大平台。建立了以县社区教育学院为龙头、以镇农科教中心和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为补充的三级培训网络体系,对贫困人口开展各类职业教育和实用技术培训提供了平台。
三是实施“三个培训”,提高脱贫攻坚内生能力。通过强化决策人、领头人和致富带头人培训,为脱贫攻坚提供智力支撑,邀请吉林农业大学、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李玉等院士在“柞水大讲堂”为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开展专题培训8次,累计培训领导干部900余人次。聘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教授进村(社区)入企,培训81个村(社区)致富带头人1000余人次、经济组织法人及镇村(社区)财务人员200余人次。精准组织开展“菜单式”技能培训,重点对产业扶贫、电子商务、种植养殖等实用技术进行系统讲解,提升了贫困群众就业技能。
四是用好“三个优势”,壮大一主两优脱贫产业。充分发挥高校专家、科研、专业等优势,在产业发展、技术引领、拓展销路上取得突破。聚焦“一主两优”脱贫产业发展、“双百工程”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基地建设,建成木耳菌包生产厂5个,实施板栗、核桃良种建园、嫁接改造1.5万亩,建设中药材标准化示范种植基地7500亩。加强与吉林农业大学等11所科研院所的合作,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,为板栗核桃等大宗土特产品深加工、休闲食品加工提供技术支撑。在下梁镇西川村和乾佑街办马房子村等地建设电商平台,在陕财职院师生食堂设立了柞水农副产品售卖点,拓展了农产品销售渠道。
五是强化“三个举措”,提升全县教育教学质量。从创新办学模式、实行培训计划和加大帮扶力度等三个方面为抓手,充分利用陕财职院等院校学科优势,与柞水职专开展联合办学,并援助教学物资,提升学校办学条件。协调陕财职院等11所帮扶高校,有计划的开展教师师德师风及业务水平培训工作,累计培训教师500余人次。会同帮扶高校168名教师与全县1700多名教师组建成帮扶团队,与我县4715名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建立结对帮扶关系,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、生活中的问题和困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