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柞水县瓦房口镇大河村新农民讲习所里人头攒动,大家围坐在一起聆听市级劳动模范徐启胜的经验分享。徐启胜,作为一名普通的农民,他用朴实的语言讲述了自己脱贫致富的故事,为广大干部群众上了一堂生动的“营养课”。
土话土语开启“私人订制”
此次讲习所与以往的基层政策宣讲不同,讲习内容贴近群众,讲习人员来自群众。在村讲习所内早早就挤满了人,讲台上,劳模徐启胜,不时冒出几句顺口溜,逗人一笑。大河村支书说,在农村搞政策讲习就是要用土话土语,老百姓才听得懂,政策才会入脑入心。六十多岁的村民李朝英说:“看报纸不识字,看电视也听不懂,可他讲就能听得明白记得住。”大河村新农民讲习所紧紧围绕“由谁讲、怎么讲、讲什么”,开启了基层政策宣讲的“私人订制”,打通了政策下基层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要富“口袋”先富“脑袋”
徐启胜是大河村五组的村民,2018年5月获商洛市级劳动模范称号。早年因家庭贫困,通过精准识别进入贫困户。尽管如此,徐启胜也没有等靠要,而是想通过自己的双手来自力更生。帮扶干部向他详细介绍了精准扶贫相关政策,在村集体经济的带动下,徐启胜决定养殖生猪。他养猪从零开始,自学专业养殖技术,积极参与包村部门和村上开设的养殖技术培训班,订阅了专业养殖知识学习资料,并抽空到县城向兽医求教如何为生猪防病治病,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。讲习会上他将自己的养殖经验分享给在座的群众,他说只有自己脑中有知识,手上有技术,口袋才能“富”。
徐启胜同志自从发展养殖产业以来,吃苦耐劳,从不抱怨,不仅靠自己的勤劳双手在2017年脱了贫,还建立了家庭农场,带动周边乡邻养殖生猪,共同致富,并在讲习所中分享自己的经验,让更多人这次由老百姓自己来讲,仅是大河村充分发挥新时代农民讲习所“宣传方针政策、传播农业技术、讲述励志故事、弘扬传统美德”的一个生动缩影。自大河村新农民讲习成立以来,多次创新讲习方式,通过身边人身边事,架起“连心桥”,感让“小课堂”,激发群众“大动能”。